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树牢群众观点,走好走新走实群众路线,要义在于坚持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不断提升为民服务的综合能力水平。当前,充分发挥和运用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不断探索加强改进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新方式、新路径,关键是要构建一套践行群众路线、为民服务的长效制度机制,把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的有效经验做法坚持下去,持续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以服务群众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群众工作的实质,说到底就是要服务群众、为民造福、为民谋利。建立践行群众路线、为民服务的长效制度机制,要始终坚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把为老百姓谋福祉、带老百姓过好日子作为制度机制构建的逻辑起点和价值追求,不断回应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因此,秉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的工作理念,主动作为、靠前服务、提质增效,着力构建一套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的长效机制,需要我们立足经常性、注重实效性、着眼长效性,不断建立、健全和优化抓工作落实的闭环机制,从而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
非“常”不足以治本,非“长”不足以巩固。践行群众路线,为民办实事,切忌做表面文章、跑偏做秀、走过场,决不能让形式主义、政策盲点空隙和行动上的偏差寒了百姓心。因此,遵循群众路线运行的内在逻辑、规律,探索建立服务群众长效机制,亟须全面系统构建长效化制度机制链条,特别是要建立健全密切联系群众机制,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建立服务保障机制和群众监督机制,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天津近年来通过倾心倾力走好群众路线,以创新为民服务制度机制,及时总结经验、建章立制,有效推动为民服务精细化、常态化、实效化。
当好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领路人,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惠民生,需要我们用好“常”“长”二字辩证法,要立足“常态”实现“长效”。通过将碎片化的做法经验制度化、规范化,持续发挥和激活长效机制的激励、约束作用,使践行群众路线成为党员干部的行为习惯,把党的群众路线转化成为民服务的具体行动。
要持续推进常态化为民服务。实现常态化,关键要在“平常与经常”上下苦功夫,这需要党员干部常怀为民之心、常听为民之言、常思为民之策。通过多行点滴之事、多建尺寸之功,真正把“大道理”落实于“小事情”,以经常抓、深入抓、持久抓的态度和决心,不断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切实把民生福祉扛在肩上、放在心上、落在行动上,从而以量变达到质变,在日积月累中厚积薄发,让百姓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要持续推进长效化为民服务。实现长效化,需要我们坚持问题导向,践行“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的原则导向,注重解决百姓关切的实际利益问题,脚踏实地、久久为功,通过构建长效制度机制和创新举措,特别是要契合各地区各部门实际,完善优化民情反映机制、民主决策机制、投入保障机制、责任落实机制、监督考评机制,切实打好民生保障的持久战,确保为民服务的力度不减、尺度不变、温度不降,让民生福祉细水长流。
总之,站稳人民立场,念好“人民大学”,做人民利益的守护者、践行者,需要我们立足“常态”实现“长效”,既要立足眼前、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体制机制,通过融入日常、抓在经常,用心倾听民声、用情体悟民意、用力化解民困,真正在“走心、走实、走深”中着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增强为民服务的预见性、系统性、精准性、普惠性,从而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