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需要“政产学研金介用”高效联动,而加大科技与金融联动创新力度至关重要。
目前,我市科技与金融跨界联动创新方面仍存在不足:
一是尚未形成多层次的场景金融服务体系。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金融科技新技术应用场景偏少且深度不够。以智能、数字为标志的高端科技产业和创新型企业的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模式单一。利用数字化渠道将金融产品和服务动态有机地嵌入智能科技30个应用体验场景中尚需时日。
二是金融机构与技术企业的有效协同有待加强。目前,大型金融机构的带动作用尚不能充分发挥,缺少金融科技共性技术、资源和服务的开放合作,风险可控的协同创新能力不足。对多数技术和生态基础薄弱的中小企业停留在浅层次介入,更多是参与。滨海-中关村等三个科技园区产业主体多为中小企业,金融介入和业务渗透率较低。
三是科技金融产品创新体系亟待完善。针对支持企业的雏鹰贷、瞪羚贷、高新贷、专精特新贷与知识产权质押捆绑的供应链场景金融产品体系不甚健全。借助大数据库联动共享和数据分析,智能风控、精准施策的数字科技金融产品有待创新。除了间接融资外,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发育不足,直接融资政策还需用足用好。
四是基于金融业特性来推动技术创新和落地的平台作用不甚明显。金融与产业合作推进缓慢,承接重点项目难落地,科技产业与场景金融融合度不高,急需搭建产业、项目、资金落实落地的科技金融大数据共享平台。为此,建议:
1.申请组建“科技银行”。依托市科技局内部财务中心,引进战略投资者,申请组建集大数据核心技术、产品和平台于一身、跨界融合、风险共担的专门科技银行。其组织架构是供给侧的技术、需求侧的场景和中间环节的治理,成为引导跨部门、跨区域、全链条的新金融业态,有助于缓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和融资慢等问题,同时成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有力支撑。在合规前提下不断深化参与方的共享共赢、生态共进。
2.建立京津冀区域直接融资创新联盟。聚焦科技金融主题,配合我市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智能制造赋能工程和工业互联网创新工程,可考虑建立直接融资战略创新联盟。利用好资本市场和政策,吸引北京金融总部机构,特别是创业投资、天使投资等来津抱团发展,为科创型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智能投顾和上市前企划专项方案等服务。
3.以场景金融突破金融科技应用“最后一公里”。打好科技金融产品联动创新“组合拳”。制定“政产学研金介用”与项目孵化于一体的科技金融专项方案。提供“融智、融资、融网、融技”的基础设施,推进“专精特新”项目数据库与市金融局“新金融查询系统”数据平台无缝链接。鼓励银行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助力科技成果加速落地和转化。利用好证监会的创新型企业可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和允许亏损的新经济企业上市融资等政策,培育智能科技型企业上市源。
4.营造科技金融生态,完善金融科技治理。把国家政策用足用好,在创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的同时,选择滨海高新区率先进行科技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试点。制定全市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和有影响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实施科技数字普惠金融智能风控与营销方案。构建“高效、智能、强风控”的科技金融生态,启动金融科技“监管沙盒”模式,学习落地实施城市入盒项目的准入门槛、评估、测试、退出流程,为筹划科技创新项目入盒,把好方向、打下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