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中国通商银行由清王朝政府铁路事务大臣盛宣怀发起创办,是我国第一家银行,资本总额为库平银五百万两,总行设在上海,并在全国重大地区设有分支机构。中国通商银行是在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逐步深化过程中产生的,是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结合的产物。然而作为中国开创的第一家银行,它在为中国人民集聚资金、扶助工农业生产、发展国民经济、繁荣市场、活跃城乡贸易等方面均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历史沿革
中国通商银行于1897年5月27日(清光绪二十三年四月二十六日)正式开业。创办初期,获得清政府户部批准,发行银元和银两两种兑换券(钞票),是中国最早发行兑换券的一家银行。
(一)清政府时期。通商银行初期的组织管理及章则制度完全仿照英商汇丰银行的模式拟定,借重洋人,征用客卿,直至1923年后才逐渐削弱取消洋大班制度。创办初期的业务主要以钱庄为主,同时以上海总行为中心,并先后在北京、天津、汉口、福州、广州、汕头、香港、镇江、烟台、重庆等地设立分支行处。
(二)北洋政府时期。通商银行因经营管理方法落后,对北洋政府贷款数额较大的原因,导致贷款长期不能收回,致使业务发展速度缓慢。
(三)南京政府时期。1930年后由于资金向城市集中以及工商银行董事会改选后社会号召能力增强的原因,业务有了较快发展。1935年工商银行平息了挤兑风潮,同时将内部组织管理机构改为总行管理制。
(四)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京政府借抗战名义发行大量公债,通商银行趁机大搞公债投机活动,获得暴利。1941年后通商银行银行资金转向商业资本。
(五)抗战胜利时期。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通商银行接受中央银行委托,代理兑换伪中储币,使得存款大幅度上升。1947年初,因法币贬值严重,通商银行紧缩了对工商业贷款,从事债券、黄金等投机活动。因在抗战前后,承购了大量公债,上海解放前夕,通商银行财产除有一些房地产外,只剩下一个空架子。
二、天津分行简况
中国通商银行曾经三次在天津设立分行,第一次为1898年,地址设在东浮桥北沿河马路大摆渡口(现狮子林桥西侧)附近。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事变,八国联军侵占天津,该行由于蒙受大量呆滞放款损失。1905年上海总行总经理陈笙郊因病逝世后,该行整顿业务,天津分行随之被撤销。
1937年第二次在天津设立分行,地址设在法租界毕格海路(现兴安路天津眼科医院),在筹备开业之际于7月7日爆发了卢沟桥事变,在此不稳定情况下,上海总行打消在津设行原意。
1946年抗战胜利后,通商银行第三次在天津设立分行,地址设在中正路(现解放北路38号),但因该行负责人对天津并不了解,业务没有较大发展。
1949年天津解放,因该行系官僚资本投资经营的银行之一,天津军事管制委员会金融处派员接收,通商银行从而成为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所属监理行。
1951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委派刘希武任通商银行天津分行经理,积极开展工商大中小型企业的业务。
1951年,天津分行业务有较大发展,在国家经济恢复时期,支持生产和商品流转,繁荣经济,支持联管联营和公私合营等起到积极作用,并带头参加公私合营,起到示范作用。
1951年5月,上海总行与四明、中国实业、新华、建业等银行,首先在上海组织设立联营总管理处,并在天津设立分处,成为我国最早实行的公私合营银行。
1952年,天津市银行业在中国人民银行领导下,成立了联合管理委员会,对天津市十八家银行进行统一管理。从此结束了中国通商银行五十五年历史。
(摘自《天津文史资料选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