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期间的直隶省(包括今河北、北京、天津),是清王朝所在的畿辅地区,所以反革命统治比南方严密得多,革命发展的步调和形势和南方也不一致。武昌起义前,直隶地区的革命因素、革命活动,随着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虽然也有所增长,但未形成起义或群众斗争;武昌起义后,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南北双方开始议和的时候,直隶省的京、津、保、滦地区,却在不断地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起义和暗杀活动。同时,由于革命形势急剧高涨,革命组织、革命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
同盟会徽章
1905年8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除通过会章、组织、总部人选外,还选定了各省分会长,作为该省发展会员的主盟人。从1905至1907年,同盟会中的直隶省籍会员共有三十五人。
武昌起义前,天津及冀东、滦州一带同盟会活动十分零散。由于天津距北京较近,是海陆交通的枢纽,因此就成为革命党人进行“中央革命”的后备和缓冲基地。1911年12月,同盟会京津支部建立(后改为京津保支部),由汪精卫任支部长,并在天津创刊《民意报》由赵铁桥负责,以“传布民意党意见,铸成共和”为宗旨。同时,白逾桓也在天津发行《国风日报》,宣传共和。
同盟会起初会员
同盟会统一支部的建立,本来是推动革命发展的大好事,但可惜的是汪精卫自出狱后,即投靠袁世凯,成为袁在同盟会中的代理人,给京津保的革命斗争造成严重的破坏和损失。大部分会员只知道汪精卫主张用政治手段争取统一,反对武装斗争,还不知道他已与袁世凯进行勾结并按照袁的旨令行事。当然也有些人如白毓崑等,已经发现袁、汪勾结的阴谋活动,所以有的斗争根本不与汪商量。奉孙中山之命回国的王葆真,虽然在天津、滦州活动,也避不与汪见面。不少同盟会员,由于兼跨共和会、铁血会等组织,他们就和其他革命团体一道英勇战斗,如滦州起义、任丘起义等,都属于这种情况。
同盟会支部下设暗杀部,曾经进行过一些暗杀活动。北京的暗杀团,曾出动十八名男女同志,兵分三路,狙击袁世凯;天津暗杀团的薛成华,也曾在天津车站狙击张怀芝,未中,英勇牺牲。另外,还有不属于同盟会支部的会员,如从事新剧演出的王钟声,武昌起义前,曾在京津两地演出新剧《爱国血》等,宣传革命思想。武昌起义后,他又来天津,准备组织革命斗争,被袁世凯爪牙杨以德、张怀芝逮捕杀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