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工商联
近年来,我市以深化“放管服”改革和落实“两个条例”为牵引,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取得一定工作成效。但调研了解,当前我市营商环境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惠企政策知晓度不高,政策效能不高;融资成本较高;企业生产要素获取不充分;创新氛围不浓,创新型企业发展步履维艰;行政执法存在多头检查、重复检查;人才资源储备不足;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配套不均衡等。
建议:
1.推动政企沟通常态化,完善顶层设计。一是建立营商环境建设联席会议机制,把优化营商环境和服务企业有机结合起来,针对企业反馈的突出问题和意见建议,研究制定解决方案,切实为企业纾难解困。二是建立市一级政企沟通平台,及时向市领导反馈企业在发展中对我市营商环境提出的意见建议,切实推进联系服务企业常态化。三是建立党委政府领导干部定期走访民营企业制度,加强沟通理解,认真听取、积极采纳民营企业家意见建议。四是建立营商环境评价体系,聘请第三方对我市及各区营商环境进行调查评估,形成年度营商环境报告,推动问题整改落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2.提升政务环境优质高效,提高市场和社会运行效率。一是加强政策的解读与宣传。注重对政策的集成梳理与精准宣传,公布时同步开展宣传解读,公布后预留一定时间,以便企业做好相关准备。定期组织召开企业问政会,对企业普遍关注的复杂问题、共性问题进行专题答疑,实现宣传全覆盖、政策全告知。注重发挥网络媒体尤其是新媒体的宣传作用,扩大政策知晓面。二是探索提供“一企一策”精准施策。针对重点企业设立和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及困难,依法依规按政策量身定制,由政府相关部门提出解决方案,形成常态化服务企业机制,助力企业更好发展。对于大中小微企业分门别类调整政策关注点,改“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3.保障企业生产要素获取,培育开放有序的市场环境。一是保障企业充分获取生产要素。加强对老旧工业区的改造提升,破解空间限制难题。盘活闲置老旧厂房,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释放产业发展潜能,增强发展后劲,将扩建企业留在当地。二是构建多元投融资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建立专业化分类、批量化营销、标准化审贷、差异化授权机制,探索建立知识产权、应收账款及与环境相关的收益权、排放权、排污权担保抵押机制,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
4.执法维权合理化,构建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一是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干预。多部门对同一检查对象的多个检查事项,能够合并事项的应及时合并,能够联合实施的应当充分联合,尽量减少对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在实施行政检查时,保障市场主体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二是探索完善鼓励创新容错制度,引导金融机构为民营企业创新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对企业合法经营中出现的失误给予更多理解,对首次且情节轻微的违规经营行为,可依法从轻处罚。对一般违法行为,建议审慎采取行政强制措施。
5.服务供给科学化,营造包容开放的社会环境。一是改善基础设施,优化公共服务供给。重点关注工业园区,组织住建、交通、教育、卫生等部门充分调研、测算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缺口,制定提升方案;集合社会力量,探索共建共管、资本众筹的公共设施运营模式,全面提升发展硬环境,打造优质公共服务新名片。二是做好“筑巢引凤”,加大人才引留力度。坚持“引、育、用、留”一体化,加强对我市的宣传推介,优化落户及后续跟踪配套服务,将外来人才真正引进来、留下去;想方设法吸引本地人才,实行户籍地人才激励机制,充分挖掘本地人才潜力,让更多人才留在本地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