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天津市委会
文化建设是天津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全而完善的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素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随着乡村城镇化改造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农村居民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一些紧邻大城市的农村农民通过土地流转获利不少,富裕起来的农村居民精神空虚、文化生活匮乏、文化素质低下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陈规陋习、封建迷信、婚丧仪式奢侈浪费等旧问题死灰复燃,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的利用率不高,内容滞后,吸引力差,大部分农村居民将打扑克、搓麻将当作主要文化活动,这些活动极易演变为赌博,同时农村文化建设也与文旅融合后的乡村旅游发展息息相关,大家都希望在赏风景的同时也享受到独特的乡土文化,因此文化建设不仅事关农村居民的精神生活,也关乎新农业经济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建议: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想。首先要在文化建设过程中突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引领,建立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乡村文化振兴的制度体系,与相关民生相连接,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养老保险制度、精准扶贫策略、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政策、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等,在民生各个领域传递社会公正、平等的价值理念,不断夯实农村农业人口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利益基础,使之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制度保障。二要通过各种渠道弘扬传统文化,重拾传统文化,避免不良文化的侵蚀。提倡讲公德、重私德,鼓励和善友爱的乡村文化,倡导敬老尊贤、守望相助的传统文化理念。
2.挖掘推广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提升农村旅游的附属价值。要充分挖掘、推广和利用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元价值体现在以下方面:包含乡村人民的精神寄托和文化理念突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元化价值,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化和推进添加助力;乡村特色旅游产业应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积极通过非遗管理和保护的宣传,走出乡村,走向市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旅游的生产力,促进当地的经济开发,形成具有特色的乡村非物质遗产文化游品牌。
3.开展文化建设要重视目标群体的实际生活需要。当前农村居民以留守人员为主,俗称“99-61-38”群体,即空巢老人、低龄儿童、中年家庭妇女,还有一部分中年人,他们是乡村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同时也是受益者,但是他们的受教育程度还是较低,吸引他们的方式方法要注重精神和物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搭建文化平台、送文化下基层活动中也要注意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物质好处,可以与农科院科普、农机、农业技术下乡相结合,在文化演出和文化服务的基础上提供和农业生产和生活实际相关的产品,在活动中安排礼品赠送等环节,提高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把文化下乡落在实处。
4.把戏曲演出的重心移至乡村。看大戏本来就是农耕时代的文化传统,传统戏曲与乡村、农民有密切的关系,农村习俗中婚丧仪式中均有邀请戏班的习惯,看戏在乡村是一种带有仪式感的公共活动,天津最受欢迎的戏曲剧种京剧、评剧、河北梆子,从某种意义上讲,戏曲未来的市场空间农村要大于市区,戏曲院团演出空间从城市向农村转移,可以为戏曲院团赢得更多人气,提高演出场次,增加收入。
5.发掘现有文化基础设施潜在的功能。进入互联网时代,由于在线阅读、有声平台、短视频等等网络文化资源异常丰富,更新快,具有自主选择性,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率在下降,集体文化活动的参与度也在下降,因而书屋和文化站的功能就要适应时代发展发生转变,应该在丰富现有文化设施新功能上下功夫。文化艺术教学的场所,应该按需要划分功能,文化活动中心应该设置老年人艺术活动区,儿童康乐区、家庭技艺学习区、传统手工艺展示区、村落历史展览区、特色农产品宣传销售区域,将当作“摆设”的场所变为线下符合农民需求的活动站、对外变为一个推广和体验乡村文化游的展览窗口、服务中心、特色活动区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