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润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滨海新区智能制造产业新高地的建议”的提案,经会同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研究答复如下:
您的建议对滨海新区打造智能制造产业新高地具有重要指导价值,我们将认真吸收采纳。
我国正在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是深入贯彻供给侧改革、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抓手。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不仅有利于提升传统制造业的质量效益,还可以有效带动智能装备、工业软件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增长。全国各地都加快了制造业的智能化改造步伐,不断推出智能制造发展新举措,力图抢占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制高点。滨海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将智能制造作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因此打造滨海新区智能制造产业新高地具有重要意义。
一、滨海新区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及取得成效
滨海新区围绕“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依托雄厚制造业基础,通过智能技术为传统产业赋能,将发展智能制造产业作为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强大推动力。2017年,智能制造核心产业规模达到280亿元(制造业产值160亿元,服务业营业收入120亿元),相关企业200多家,发挥在机器人、无人装备、大数据、语音识别等领域的竞争优势,不断提升装备制造、生命健康、交通物流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智能化水平。
(一)加快培育智能科技新兴产业,主攻关键核心技术
1.打造智能制造产业服务平台。天津科大讯飞加快建设人工智能产业示范基地,依托讯飞语音识别技术打造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中科智能识别产业技术研究院依托中科院自动化所在机器视觉、模式识别、生物特征识别等方面的优势技术,服务新区传统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升级。浙大滨海产业技术研究院依托浙江大学在机器人、医疗大数据方面的优势,推进科研成果在滨海新区转化和产业化。北京大学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在无人机、智能监控平台以及智能家居等领域设立一批原创项目。GE中国智能制造技术中心提供机器人、自动化、智能加工和组装、智能焊接、3D打印技术、先进检测技术和数字虚拟建模等智能制造支撑服务,涉及设计、制造、供应链、物料运送和服务等环节。
2.构建智能制造产业创新载体。支持建设了滨海新区英特尔联合众创空间、海量大数据重度孵化器等智能制造创新载体。创客总部、北大创业训练营天津基地、清华启迪等众创空间正在积极孵化培育智能项目,南开大学软件学院、天津科技大学已落户开发区,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方面培养专业人才,为后续支撑全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积蓄力量。
3.主攻智能制造关键核心技术。初步构建了涵盖“CPU+操作系统+核心通信+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自主可控核心科技产业链。高端芯片领域,聚集了飞腾CPU、展讯通信、唯捷创芯等射频芯片行业领军企业。在基础软件领域,麒麟操作系统是国产操作系统代表,南大通用是国内领先的新型数据库产品和解决方案供应商。在整机系统和信息服务方面,集聚了天地伟业、科大讯飞智汇谷人工智能创新基地、紫光云总部、华为滨海云创新中心等一批国内领先的系统设备和信息服务提供商。
4.打造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聚集区。滨海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初步形成了开发区、保税区、高新区、中新生态城、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等功能区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总体格局。其中,开发区积极建设“1+N”产业园,目前包括1个综合园区泰达智能产业区和无人装备产业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天河科技园)等2个专业园区。建设于家堡医疗大数据产业基地,积极探索“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新模式,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医疗产业链。保税区打造空港智能产业园,依托科大讯飞、华大基因等优势企业重点发展智能语音、数字医疗等特色智能产业。在临港区域建设以机器人为主的智能装备产业园,引进天津大学水下滑翔机、龙腾智慧海洋监测机器人等智能装备项目。高新区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势产业基础,建设智能产业园,重点发展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加快高端服务器、计算机视听觉、智能决策控制等关键共性技术突破。中新生态城依托海量科技等大数据企业和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建设大数据产业基地。
(二)推动两化深度融合,智能科技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1.推进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通过推动两化融合、工业企业上云等手段,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2018年新区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得分69.3,高于全市12.9分,高于全国平均16.3分。其中,关键指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92.8%、关键工序数控化率70.6%,实现管控集成的企业比例39.8%,处于集成提升以上阶段的企业比例突破50%。自2014年工信部推广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以来,我区累计入选国家级、市级贯标试点企业45家。积极落实智能制造产业促进政策,共组织申报天津市2018第一批和2019年第一批智能制造专项298项,截止目前2018年第一批获得批复68个项目,市区两级财政共支持金额3.3亿元。
2.制造业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2017年成立天津市现代中药创新中心,2018年批复筹建天津市生物基材料创新中心。2018年新增13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占全市的21.6%,累计达235家;新增6家国家级技术中心,占全市的85.7%,新增数量创历史最好水平,累计达30家,总数超过浦东和深圳。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占全区市级以上研发机构47.57%。力神公司“新一代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智能示范工厂”获批为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天津滨海工业云,作为国家工业转型升级重大项目,涵盖装备制造、模具设计、汽车工业等十大行业领域,已服务企业数量超过7000家。
3.推进智能制造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5G网络部署,全力打造高速优质的网络环境,全面有效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开发区、高新区、生态城等区域积极推进5G建设应用,多个5G试点项目进入实测阶段。滨海联通持续与众多行业及产业合作伙伴共同构建合作共赢5G应用生态,与开发区共同签署5G协同创新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调通首个5G试验站,5G&MEC智慧港口应用在天津港成功落地。天津移动联合华为在中新生态城开通多个5G商用基站,实现中新大道部分区域连续覆盖。
二、下一步发展方向
滨海新区作为天津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主力军,目前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智能化程度总体不高、认识不足,创新能力不强,本地配套不足,人才引进困难等。我们将充分吸纳市365bet官网网址多少_beat365英国_下载必发365网站委员提案中的意见与建议,今后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 加快培育行业骨干龙头企业。以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应用为核心,围绕智能科技产业发展的全产业链及各环节,大力培育芯片、终端、软件、应用和服务各环节企业。强化龙头企业的基础技术支撑和产业链引领作用,推动领军企业做大做强,对人工智能领域领军企业实行“一企一策”政策,精准服务企业发展需求,支持企业加快成长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支持龙头骨干企业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形成集聚各类创新要素资源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孵化培养创新型中小企业,促进人工智能中小微企业发展和各领域应用,形成完善的产业生态系统。
2. 大力培养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加强智能领域人才储备和梯队建设,重点引进部分全球顶尖的智能产业与创新人才。借助于海河英才计划、千人计划等人才项目,重点引进一批人工智能领域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行业领军人才、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力争打造智能产业与技术创新人才高地。
3. 加快智能制造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紧密围绕人工智能的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突破先进感知与测量、高精度运动控制、高可靠智能控制、建模与仿真等一批前沿和关键共性技术,产业化一批嵌入式工业控制芯片、智能传感器、伺服电机等核心零部件。
4. 加快产业智能化升级。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机器人、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轻工、纺织、石油化工等重点领域,推进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仓储、经营管理、售后服务等关键环节的深度应用。推动企业智能化升级,鼓励大型互联网企业建设云制造平台和服务平台,面向制造企业在线提供关键工业软件和模型库,开展制造能力外包服务,推动中小企业智能化发展。创建一批示范智能工厂/车间,加强技术、工艺、生产、销售、服务的集成能力,为重点行业提供产业集成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