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原 李宁馨)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而高校是原始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如何破解高校和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瓶颈问题,九三学社天津市委会日前调研出招。
《2021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35.4%,而高校仅为3%,提升高校和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率是当务之急。
九三学社天津市委会调研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缺少衔接,不能转;高校院所科研成果属于职务发明、国有资产,不敢转;高校院所科研评价体系中缺少成果转化导向和激励,不想转;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体系不健全,不会转。
针对不能转、不敢转、不想转、不会转的现象,九三学社天津市委会提出,要建立科技企业面向高校院所定期发布技术需求的长效机制,鼓励科技型企业建立专家工作室、产教融合研究生工作站,定期开展校企技术交流,建立产业需求导向的产教融合研发新模式。要加强成果转化法规条例政策落实,建立科技成果披露和勤勉尽责容错机制,健全专利授权、技术入股等成果转化实施细则,消除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产权相关的政策盲点和模糊地带,形成若干高校院所成果转化模式、落地实施案例,从根本上解决“不敢转”问题。
“建立成果转化导向的科技评价体系十分重要。”在调研组看来,要在项目验收、职称晋升等评价体系中同等对待成果转化和论文,并强化成果转化的导向作用。深化赋予科研人员职务成果的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探索超额收益让渡、风险补偿、技术入股等机制,以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新模式,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解决“不想转”的问题。同时,建立成果孵化转化的专业机构和中试平台,为科研人员提供科技成果价值评估、技术孵化、市场定位、产品推广和法律政策等方面的专业指导和服务,全面服务打通从原理性样机到工程样机再到产品的“最后一公里”。
|